救生船 - W67: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From Chinese Religious Text Authority
No edit summary
No edit summary
Line 20: Line 20:
|content_list=
|content_list=
Volume 17 卷一-卷二
Volume 17 卷一-卷二
卷一
*卷一
*序 [頁82-88]
**序 [頁82-88]
*刊印人名單 [頁89]
**刊印人名單 [頁89]
*文昌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0-96]
**文昌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0-96]
*孚佑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8-100]
**孚佑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8-100]
*文昌帝君 [頁102]
**文昌帝君 [頁102]
*朱文公鸞讚 [頁103]
**朱文公鸞讚 [頁103]
*關聖帝君圖 [頁104]
**關聖帝君圖 [頁104]
*楊忠愍公鸞讚 [頁105]
**楊忠愍公鸞讚 [頁105]
*張桓侯圖 [頁106]
**張桓侯圖 [頁106]
*楊忠愍公鸞讚 [頁105]
**楊忠愍公鸞讚 [頁105]
*孚佑帝君圖 [頁108]
**孚佑帝君圖 [頁108]
*朱文公鸞讚 [頁109]
**朱文公鸞讚 [頁109]
*文昌帝君序 [頁110-113]
**文昌帝君序 [頁110-113]
*文帝命序 [頁114-116]
**文帝命序 [頁114-116]
*文帝命序 [頁118-120]
**文帝命序 [頁118-120]
*文帝命序 [頁122-124]
**文帝命序 [頁122-124]
*目錄 [頁126-133]
**目錄 [頁126-133]
*聖帝定宣講儀式 [頁134-143]
**聖帝定宣講儀式 [頁134-143]
**武聖帝君宣講壇規十條 [頁134-135]
***武聖帝君宣講壇規十條 [頁134-135]
**世祖章皇帝聖諭六訓 [頁136]
***世祖章皇帝聖諭六訓 [頁136]
**聖祖仁皇帝聖諭十六訓 [頁137-138]
***聖祖仁皇帝聖諭十六訓 [頁137-138]
**武聖帝君十二戒規 [頁138-139]
***武聖帝君十二戒規 [頁138-139]
**文昌帝君蕉窗十則 [頁139-140]
***文昌帝君蕉窗十則 [頁139-140]
**孚佑帝君家規十則 [頁140]
***孚佑帝君家規十則 [頁140]
**竈君夫子訓男子六戒 [頁140-141]
***竈君夫子訓男子六戒 [頁140-141]
**竈君夫子訓女子六戒 [頁141]
***竈君夫子訓女子六戒 [頁141]
**竈君夫子新諭十條 [頁142]
***竈君夫子新諭十條 [頁142]
*類敘十二條 [頁144-149]
**類敘十二條 [頁144-149]
*序 [頁150-151]
**序 [頁150-151]
*即夜 [頁151-163]
**即夜 [頁151-163]
**斗口星君詩 [頁151-152]
***斗口星君詩 [頁151-152]
**話 [頁152-153]
***話 [頁152-153]
**諭 [頁153-156]
***諭 [頁153-156]
**訓 [頁156]
***訓 [頁156]
**訓悟囘 [頁156-157]
***訓悟囘 [頁156-157]
**訓海生 [頁157-158]
***訓海生 [頁157-158]
**訓榮生 [頁158]
***訓榮生 [頁158]
**雲房道人詩 [頁159]
***雲房道人詩 [頁159]
**話 [頁159-160]
***話 [頁159-160]
**指路五言古 [頁160-161]
***指路五言古 [頁160-161]
**訓開善 [頁161-162]
***訓開善 [頁161-162]
**訓全善 [頁162-163]
***訓全善 [頁162-163]
*隨刻 [頁163-176]
**隨刻 [頁163-176]
**藍仙采和詩 [頁163-164]
***藍仙采和詩 [頁163-164]
**話 [頁164]
***話 [頁164]
**昭通師弟辨 [頁164-173]
***昭通師弟辨 [頁164-173]
**訓常生 [頁173-174]
***訓常生 [頁173-174]
**訓崐生 [頁174-175]
***訓崐生 [頁174-175]
**訓輔生 [頁175]
***訓輔生 [頁175]
**囘鸞詩 [頁175-176]
***囘鸞詩 [頁175-176]
**話 [頁176]  
***話 [頁176]  
*辛酉年正月初六日 [頁176-186]
**辛酉年正月初六日 [頁176-186]
**鎮壇幸公諱玉成詩 [頁176]
***鎮壇幸公諱玉成詩 [頁176]
*話 [頁176-177]  
***話 [頁176-177]  
**關少帝諱興詩 [頁177]
***關少帝諱興詩 [頁177]
**張少帝諱苞詩 [頁177]
***張少帝諱苞詩 [頁177]
*話 [頁178]  
**話 [頁178]  
**桓侯大帝詩 [頁178]
***桓侯大帝詩 [頁178]
**醒世文 [頁178-180]
***醒世文 [頁178-180]
**訓修生,新生 [頁180-181]
***訓修生,新生 [頁180-181]
**訓權生 [頁181]
***訓權生 [頁181]
**訓某生 [頁181]
***訓某生 [頁181]
**訓悟謙 [頁181-182]
***訓悟謙 [頁181-182]
**話 [頁182]
***話 [頁182]
**韓仙詩 [頁182]
***韓仙詩 [頁182]
**從仙行 [頁182-183]
***從仙行 [頁182-183]
**訓 [頁183-184]
***訓 [頁183-184]
**訓會生 [頁184]
***訓會生 [頁184]
***訓瑜生 [頁184]
***訓瑜生 [頁184]
**訓悟向 [頁184-185]
***訓悟向 [頁184-185]
**訓瓊生 [頁185-186]
***訓瓊生 [頁185-186]
**話 [頁186]
***話 [頁186]
*初七日 [頁186-202]
**初七日 [頁186-202]
**四天君詩 [頁186]
***四天君詩 [頁186]
**話 [頁186-187]
***話 [頁186-187]
**柳仙真人詩 [頁187]
***柳仙真人詩 [頁187]
**海蟾仙詩 [頁187]
***海蟾仙詩 [頁187]
**話 [頁187]
***話 [頁187]
**孚佑帝君詩 [頁187-188]
***孚佑帝君詩 [頁187-188]
**擬東方朔蟠桃會賦並序 [頁188-196]
***擬東方朔蟠桃會賦並序 [頁188-196]
**某生稟曰 [頁196]
***某生稟曰 [頁196]
**柳真人判曰 [頁196-197]
***柳真人判曰 [頁196-197]
**訓黎生 [頁197-198]
***訓黎生 [頁197-198]
**訓才生 [頁198]
***訓才生 [頁198]
**訓振悟 [頁198]
***訓振悟 [頁198]
**訓遷善 [頁198-199]
***訓遷善 [頁198-199]
**訓?生 [頁199]
***訓?生 [頁199]
**訓善生 [頁199-200]
***訓善生 [頁199-200]
**訓陽生 [頁200]
***訓陽生 [頁200]
**諭 [頁200-201]
***諭 [頁200-201]
**囘鸞詩 [頁201-202]
***囘鸞詩 [頁201-202]
*初八日 [頁202-213]
**初八日 [頁202-213]
**雲游張仙諱三丰詩 [頁202]
***雲游張仙諱三丰詩 [頁202]
**詞 [頁202-203]
***詞 [頁202-203]
**果老張仙詩 [頁203-204]
***果老張仙詩 [頁203-204]
**歌 [頁204-206]
***歌 [頁204-206]
**訓信生 [頁206-207]
***訓信生 [頁206-207]
**訓政生 [頁207]
***訓政生 [頁207]
**訓某生父子 [頁208]
***訓某生父子 [頁208]
**訓悟理 [頁208]
***訓悟理 [頁208]
**訓悟教 [頁208-209]
***訓悟教 [頁208-209]
**訓庚生 [頁209]
***訓庚生 [頁209]
**八天君詩 [頁209-210]
***八天君詩 [頁209-210]
**奎星夫子詩 [頁210]
***奎星夫子詩 [頁210]
**桂苑彭公諱定求詩 [頁210]
***桂苑彭公諱定求詩 [頁210]
**文帝詩 [頁210-211]
***文帝詩 [頁210-211]
**訓悟篤 [頁211-212]
***訓悟篤 [頁211-212]
**訓瓚生 [頁212]
***訓瓚生 [頁212]
**訓英生 [頁213]
***訓英生 [頁213]
**訓某生詩 [頁213]
***訓某生詩 [頁213]
*初九日 [頁213-245]
**初九日 [頁213-245]
**周將軍詩 [頁214]
**周將軍詩 [頁214]
**廖將軍詩 [頁214]
***廖將軍詩 [頁214]
**王將軍詩 [頁214]
***王將軍詩 [頁214]
**關將軍詩 [頁214]
***關將軍詩 [頁214]
**話 [頁214-215]
***話 [頁214-215]
**武聖帝君詩 [頁215]
***武聖帝君詩 [頁215]
**話 [頁215-217]
***話 [頁215-217]
**勸孝十八條 [頁217-242]
***勸孝十八條 [頁217-242]
**訓悟純 [頁242]
***訓悟純 [頁242]
**訓悟振 [頁242-243]
***訓悟振 [頁242-243]
**訓春生 [頁243]
***訓春生 [頁243]
**訓璋生 [頁243-244]
***訓璋生 [頁243-244]
**訓悟化 [頁244-245]
***訓悟化 [頁244-245]
*隨刻 [頁245]
**隨刻 [頁245]
**隨壇明公諱德政詩 [頁245]
***隨壇明公諱德政詩 [頁245]
**話 [頁245]
***話 [頁245]
*二月初六日 [頁246-252]
**二月初六日 [頁246-252]
**隨壇詩 [頁246]
***隨壇詩 [頁246]
**話 [頁246]
***話 [頁246]
**鉄拐李仙詩 [頁246]
***鉄拐李仙詩 [頁246]
**常棣吟 [頁246-249]
***常棣吟 [頁246-249]
**訓達生 [頁249]
***訓達生 [頁249]
**訓遵善 [頁249-250]
***訓遵善 [頁249-250]
**訓劉生 [頁250]
***訓劉生 [頁250]
**訓善勸 [頁250-251]
***訓善勸 [頁250-251]
**訓嶽生 [頁251]
***訓嶽生 [頁251]
**訓輝生 [頁251]
***訓輝生 [頁251]
**訓悟大 [頁251-252]
***訓悟大 [頁251-252]
*初十日 [頁252-260]
**初十日 [頁252-260]
**鎮壇辛公詩 [頁252]
***鎮壇辛公詩 [頁252]
**海蟾大仙詩 [頁252-253]
***海蟾大仙詩 [頁252-253]
**喚醒諸生語 [頁253-256]
***喚醒諸生語 [頁253-256]
**柳真人詩 [頁256]
***柳真人詩 [頁256]
**賞春詞 [頁256-257]
***賞春詞 [頁256-257]
**訓渠生 [頁257]
***訓渠生 [頁257]
**訓李生 [頁257-258]
***訓李生 [頁257-258]
**訓揚善良善 [頁258]
***訓揚善良善 [頁258]
**訓某生 [頁258-259]
***訓某生 [頁258-259]
**訓濱生 [頁259]
***訓濱生 [頁259]
**訓志生 [頁259-260]
***訓志生 [頁259-260]
**訓厚生 [頁260]
***訓厚生 [頁260]
*二月十六日 [頁260-270]
**二月十六日 [頁260-270]
**鎮壇神詩 [頁260]
***鎮壇神詩 [頁260]
**話 [頁260]
***話 [頁260]
**李仙密詩 [頁260-261]
***李仙密詩 [頁260-261]
**話 [頁261]
***話 [頁261]
**懷祖恩詩 [頁261-267]
***懷祖恩詩 [頁261-267]
**訓績生 [頁268]
***訓績生 [頁268]
**訓悟勞 [頁268-269]
***訓悟勞 [頁268-269]
**訓發生 [頁269]
***訓發生 [頁269]
**訓某生 [頁269]
***訓某生 [頁269]
**訓清生 [頁269-270]
***訓清生 [頁269-270]
*二十二日 [頁270-278]
**二十二日 [頁270-278]
**隨壇明公詩 [頁270]
***隨壇明公詩 [頁270]
**話 [頁270]
***話 [頁270]
**崔仙諱州平詩 [頁270-271]
***崔仙諱州平詩 [頁270-271]
**男女居室略 [頁271-274]
***男女居室略 [頁271-274]
**訓善諫子 [頁274]
***訓善諫子 [頁274]
**訓懼非子 [頁274-275]
***訓懼非子 [頁274-275]
**訓玉蟾子 [頁275]
***訓玉蟾子 [頁275]
**古風 [頁275-276]
***古風 [頁275-276]
**傳 [頁276-278]
***傳 [頁276-278]
**贊梅氏古風 [頁278]
***贊梅氏古風 [頁278]
*二十七日 [頁279-289]
**二十七日 [頁279-289]
**隨壇明公詩 [頁279]
***隨壇明公詩 [頁279]
**柳仙詩 [頁279]
***柳仙詩 [頁279]
**劉仙詩 [頁279]
***劉仙詩 [頁279]
**話 [頁279-280]
***話 [頁279-280]
**八仙詩 [頁280]
***八仙詩 [頁280]
**衆仙話 [頁280]
***衆仙話 [頁280]
**戒酒賦 [頁280-286]
***戒酒賦 [頁280-286]
**訓用生, 仲生 [頁286]
***訓用生, 仲生 [頁286]
**訓瓊生 [頁287]
***訓瓊生 [頁287]
**訓悟化 [頁287]
***訓悟化 [頁287]
**訓林生 [頁288]
***訓林生 [頁288]
**訓毓生 [頁288]
***訓毓生 [頁288]
**囘鸞詩 [頁288-289]
***囘鸞詩 [頁288-289]
*三月初四日 [頁289-294]
**三月初四日 [頁289-294]
**隨壇明公詩 [頁289]
***隨壇明公詩 [頁289]
**話 [頁289-290]
***話 [頁289-290]
**孚佑帝君詩 [頁290]
***孚佑帝君詩 [頁290]
**四時汎舟詞十首 [頁290-293]
***四時汎舟詞十首 [頁290-293]
**訓某生 [頁293-294]
***訓某生 [頁293-294]
*初六日 [頁294-300]
**初六日 [頁294-300]
**張少帝詩 [頁294]
***張少帝詩 [頁294]
**話 [頁294-295]
***話 [頁294-295]
**崔仙諱宗之古詩 [頁295]
***崔仙諱宗之古詩 [頁295]
**少年守身文 [頁295-298]
***少年守身文 [頁295-298]
**訓憲生 [頁298-299]
***訓憲生 [頁298-299]
**訓某生 [頁299]
***訓某生 [頁299]
**訓浦生 [頁299-300]
***訓浦生 [頁299-300]
*初八日 [頁300-313]
**初八日 [頁300-313]
**土祗劉公詩 [頁300]
***土祗劉公詩 [頁300]
**話 [頁300]
***話 [頁300]
**逍遙大仙歌 [頁300-301]
***逍遙大仙歌 [頁300-301]
**某生默稟 [頁301-302]
***某生默稟 [頁301-302]
**詩 [頁302]
***詩 [頁302]
**訓微生 [頁302]
***訓微生 [頁302]
**訓舉生 [頁302-303]
***訓舉生 [頁302-303]
**訓某生 [頁303]
***訓某生 [頁303]
**話 [頁303]
***話 [頁303]
**周將軍詩 [頁304]
***周將軍詩 [頁304]
**海蟾仙詩 [頁304]
***海蟾仙詩 [頁304]
**詞 [頁304]
***詞 [頁304]
**詞 [頁304-305]
***詞 [頁304-305]
**存心文 [頁305-312]
***存心文 [頁305-312]
**勉冰清子 [頁312-313]
***勉冰清子 [頁312-313]
**訓本善 [頁313]
***訓本善 [頁313]
**訓錫生 [頁313]
***訓錫生 [頁313]
**督善善兄 [頁313]
***督善善兄 [頁313]
卷二
*卷二
*武聖帝君序 [頁317-321]
**武聖帝君序 [頁317-321]
*武帝命序 [頁323-326]
**武帝命序 [頁323-326]
*武聖帝君命序 [頁327-334]
**武聖帝君命序 [頁327-334]
*武帝命序 [頁335-338]
**武帝命序 [頁335-338]
*辛酉年三月初十日 [頁339-340]
**辛酉年三月初十日 [頁339-340]
**王將軍詩 [頁339]
***王將軍詩 [頁339]
**白雲先祖詩 [頁339]
***白雲先祖詩 [頁339]
**話 [頁340]
***話 [頁340]
*隨刻 [頁340-345]
**隨刻 [頁340-345]
**李仙諱青蓮詩 [頁340-341]
***李仙諱青蓮詩 [頁340-341]
**漁父說 [頁341-343]
***漁父說 [頁341-343]
**訓紳生 [頁343]
***訓紳生 [頁343]
**訓洪生 [頁343-344]
***訓洪生 [頁343-344]
**訓承善 [頁344]
***訓承善 [頁344]
**訓度生 [頁344]
***訓度生 [頁344]
**訓善思 [頁345]
***訓善思 [頁345]
*十二日 [頁340-350]
**十二日 [頁340-350]
**隨壇詩 [頁345]
***隨壇詩 [頁345]
**話 [頁345]
***話 [頁345]
**快樂大仙詩 [頁345-346]
***快樂大仙詩 [頁345-346]
**訴苦鳥 [頁346-348]
***訴苦鳥 [頁346-348]
**訓郭生 [頁348-349]
***訓郭生 [頁348-349]
**訓某生 [頁349-350]
***訓某生 [頁349-350]
**訓榮生 [頁350]
***訓榮生 [頁350]
*十四日 [頁351-357]
**十四日 [頁351-357]
**隨壇詩 [頁351]
***隨壇詩 [頁351]
**一清道人詩 [頁351]
***一清道人詩 [頁351]
**話 [頁351-352]
***話 [頁351-352]
**忠賦 [頁352-356]
***忠賦 [頁352-356]
**訓蒲生 [頁356-357]
***訓蒲生 [頁356-357]
**訓羅生 [頁357]
***訓羅生 [頁357]
*十六日 [頁358-366]
**十六日 [頁358-366]
**鎮壇幸公話 [頁358]
***鎮壇幸公話 [頁358]
**詩 [頁358]
***詩 [頁358]
**關少帝詩 [頁358]
***關少帝詩 [頁358]
**話 [頁358]
***話 [頁358]
**藍仙詩 [頁359]
***藍仙詩 [頁359]
**鐘仙詩 [頁359]
***鐘仙詩 [頁359]
**張仙詩 [頁359]
***張仙詩 [頁359]
**何仙詩 [頁360]
***何仙詩 [頁360]
**韓仙詩 [頁360]
***韓仙詩 [頁360]
**李仙詩 [頁361]
***李仙詩 [頁361]
**曹仙詩 [頁361]
***曹仙詩 [頁361]
**話 [頁361-362]
***話 [頁361-362]
**戒貪文 [頁362-364]
***戒貪文 [頁362-364]
**訓某生 [頁364]
***訓某生 [頁364]
**訓祿生 [頁364]
***訓祿生 [頁364]
**訓齡生 [頁364-365]
***訓齡生 [頁364-365]
**訓德生 [頁365-366]
***訓德生 [頁365-366]
*十八日 [頁366-371]
**十八日 [頁366-371]
**鎮壇詩 [頁366]
***鎮壇詩 [頁366]
**周將軍詩 [頁366-367]
***周將軍詩 [頁366-367]
**全交文 [頁367-370]
***全交文 [頁367-370]
**訓常生 [頁370-371]
***訓常生 [頁370-371]
**訓愷生 [頁371]
***訓愷生 [頁371]
*二十日 [頁371-378]
**二十日 [頁371-378]
**王將軍詩 [頁371]
***王將軍詩 [頁371]
**柳真人詩 [頁372]
***柳真人詩 [頁372]
**鐵板道人詞 [頁372-373]
***鐵板道人詞 [頁372-373]
**話 [頁373]
***話 [頁373]
**八仙詩 [頁373-374]
***八仙詩 [頁373-374]
**呂祖話 [頁374-376]
***呂祖話 [頁374-376]
**訓向生 [頁377-378]
***訓向生 [頁377-378]
**訓貴生 [頁378]
***訓貴生 [頁378]
*二十四日 [頁378-383]
**二十四日 [頁378-383]
**隨壇明公詩 [頁378-379]
***隨壇明公詩 [頁378-379]
**宏教真君詩 [頁379]
***宏教真君詩 [頁379]
**話 [頁379]
***話 [頁379]
**曹大仙詩 [頁379-380]
***曹大仙詩 [頁379-380]
**醒世古 [頁380-381]
***醒世古 [頁380-381]
**訓琇琚瑾生等 [頁381-382]
***訓琇琚瑾生等 [頁381-382]
**訓宗生, 梁生, 虞生 [頁382]
***訓宗生, 梁生, 虞生 [頁382]
**訓僧隆現 [頁382-383]
***訓僧隆現 [頁382-383]
**訓蔣美生 [頁383]
***訓蔣美生 [頁383]
*移時 [頁384-392]
**移時 [頁384-392]
**趙將軍詩 [頁384]
***趙將軍詩 [頁384]
**話 [頁384-385]
***話 [頁384-385]
**鬼谷仙詩 [頁386]
***鬼谷仙詩 [頁386]
**話 [頁386-387]
***話 [頁386-387]
**答張儀 [頁387-391]
***答張儀 [頁387-391]
**訓玫生 [頁391-392]
***訓玫生 [頁391-392]
**訓薛生 [頁392]
***訓薛生 [頁392]
*二十六日 [頁393-401]
**二十六日 [頁393-401]
**當方土祗秦公懷璧詩 [頁393]
***當方土祗秦公懷璧詩 [頁393]
**話 [頁393]
***話 [頁393]
**四將軍詩 [頁393-394]
***四將軍詩 [頁393-394]
**話 [頁394]
***話 [頁394]
**武帝詩 [頁394]
***武帝詩 [頁394]
**話 [頁394]
***話 [頁394]
**海蟾仙詩 [頁395]
***海蟾仙詩 [頁395]
**話 [頁395]
***話 [頁395]
**明禮論 [頁395-400]
***明禮論 [頁395-400]
**訓某生 [頁400]
***訓某生 [頁400]
**訓幹生 [頁401]
***訓幹生 [頁401]
*二十八日 [頁401-403]
**二十八日 [頁401-403]
**楊仙諱一詩 [頁401]
***楊仙諱一詩 [頁401]
**詞 [頁402-403]
***詞 [頁402-403]
**話 [頁403]
***話 [頁403]
*四月初八日 [頁403-414]
**四月初八日 [頁403-414]
**鐘離大仙詩 [頁403-404]
***鐘離大仙詩 [頁403-404]
**又律 [頁404]
***又律 [頁404]
**盛氏孽鏡記 [頁404-410]
***盛氏孽鏡記 [頁404-410]
**訓僧常覺 [頁410-411]
***訓僧常覺 [頁410-411]
**訓煥生 [頁411-412]
***訓煥生 [頁411-412]
**訓繼生 [頁412]
***訓繼生 [頁412]
**訓文生 [頁412-413]
***訓文生 [頁412-413]
**訓海生 [頁413-414]
***訓海生 [頁413-414]
*十二日 [頁414-420]
**十二日 [頁414-420]
**紫虛真人歌 [頁414-415]
***紫虛真人歌 [頁414-415]
*笑癡人詞 [頁415-417]
**笑癡人詞 [頁415-417]
**訓璸生, 孝生 [頁417-420]
***訓璸生, 孝生 [頁417-420]
**訓潘悟篤 [頁420]
***訓潘悟篤 [頁420]
*二十四日 [頁420-430]
**二十四日 [頁420-430]
**韓仙詞 [頁420-421]
***韓仙詞 [頁420-421]
**又詩 [頁421]
***又詩 [頁421]
**勸義文 [頁421-424]
***勸義文 [頁421-424]
**訓茂生 [頁425]
***訓茂生 [頁425]
**訓劉生 [頁425-426]
***訓劉生 [頁425-426]
**訓富生 [頁426-428]
***訓富生 [頁426-428]
**訓輔生 [頁428]
***訓輔生 [頁428]
**訓黎生, 楊生 [頁428-429]
***訓黎生, 楊生 [頁428-429]
**訓聲生 [頁429-430]
***訓聲生 [頁429-430]
**訓某生 [頁430]
***訓某生 [頁430]
*五月初七日 [頁431-443]
**五月初七日 [頁431-443]
**玉靈真人詩 [頁431]
***玉靈真人詩 [頁431]
**話 [頁431]
***話 [頁431]
**戒艷妝詩四十二首 [頁431-441]
***戒艷妝詩四十二首 [頁431-441]
**話 [頁441]
***話 [頁441]
**訓成生 [頁441-442]
***訓成生 [頁441-442]
**訓悟本詩 [頁443]
***訓悟本詩 [頁443]
**訓諸生 [頁443]
***訓諸生 [頁443]
*五月初十日 [頁444-451]
**五月初十日 [頁444-451]
**隨壇詩 [頁444]
***隨壇詩 [頁444]
**覺世文 [頁444-448]
***覺世文 [頁444-448]
**訓蕭生 [頁448]
***訓蕭生 [頁448]
**訓某生 [頁448-449]
***訓某生 [頁448-449]
**訓才生 [頁450-451]
***訓才生 [頁450-451]
*十二日 [頁451-453]
**十二日 [頁451-453]
**安化縣城隍鄭公詩 [頁451]
***安化縣城隍鄭公詩 [頁451]
**訓子孫行 [頁451-453]
***訓子孫行 [頁451-453]
*十六日 [頁453-461]
**十六日 [頁453-461]
**雲游仙翁詩 [頁453-454]
***雲游仙翁詩 [頁453-454]
**話 [頁454]
***話 [頁454]
**宏教真君詩 [頁454]
***宏教真君詩 [頁454]
**海蟾仙詩 [頁454-455]
***海蟾仙詩 [頁454-455]
**鐘離大仙詩 [頁455]
***鐘離大仙詩 [頁455]
**釋疑榜文 [頁455-459]
***釋疑榜文 [頁455-459]
**訓正生 [頁459-461]
***訓正生 [頁459-461]
**訓某生 [頁461]
***訓某生 [頁461]
*即刻 [頁461-464]
**即刻 [頁461-464]
**濟顛禪師古 [頁461-462]
***濟顛禪師古 [頁461-462]
**訓通法僧 [頁462]
***訓通法僧 [頁462]
**訓善講 [頁463-464]
***訓善講 [頁463-464]
*十八日 [頁464-482]
**十八日 [頁464-482]
**宣化仙姑詩 [頁464]
***宣化仙姑詩 [頁464]
**話 [頁464]
***話 [頁464]
**觀音大士詩 [頁464-465]
***觀音大士詩 [頁464-465]
**訓女說 [頁465-469]
***訓女說 [頁465-469]
**訓胡氏 [頁469-470]
***訓胡氏 [頁469-470]
**訓某氏 [頁470-471]
***訓某氏 [頁470-471]
**訓某氏 [頁471]
***訓某氏 [頁471]
**訓彭氏 [頁472]
***訓彭氏 [頁472]
**周將軍詩 [頁472]
***周將軍詩 [頁472]
**關將軍詩 [頁472]
***關將軍詩 [頁472]
**張將軍詩 [頁472]
***張將軍詩 [頁472]
**廖將軍詩 [頁473]
***廖將軍詩 [頁473]
**四將軍詩 [頁473]
***四將軍詩 [頁473]
**話 [頁473]
***話 [頁473]
*武聖帝君詩 [頁473-474]
**武聖帝君詩 [頁473-474]
悲世詞 [頁474-478]
***悲世詞 [頁474-478]
**話 [頁479]
***話 [頁479]
**訓悟囘 [頁479]
***訓悟囘 [頁479]
**訓志善悟勇善誘悟大援善導善 [頁480]
***訓志善悟勇善誘悟大援善導善 [頁480]
**訓恆善善勇善 [頁481]
***訓恆善善勇善 [頁481]
**訓樂善 [頁481]
***訓樂善 [頁481]
**話 [頁481-482]
***話 [頁481-482]
*十九日 [頁482-494]
**十九日 [頁482-494]
**長春真人詩 [頁482]
***長春真人詩 [頁482]
**碧落侍郎沈公詩 [頁483]
***碧落侍郎沈公詩 [頁483]
**柳真人詩 [頁483]
***柳真人詩 [頁483]
**海蟾仙詩 [頁484]
***海蟾仙詩 [頁484]
**話 [頁484]
***話 [頁484]
**孚佑帝君詩 [頁484]
***孚佑帝君詩 [頁484]
**話 [頁484-485]
***話 [頁484-485]
**邯鄲夢游解 [頁485-491]
***邯鄲夢游解 [頁485-491]
**訓茂生 [頁491]
***訓茂生 [頁491]
**訓芳生 [頁491-492]
***訓芳生 [頁491-492]
**訓善化 [頁492-493]
***訓善化 [頁492-493]
**訓林生 [頁493-494]
***訓林生 [頁493-494]
*二十一日 [頁494-507]
**二十一日 [頁494-507]
**鎮壇幸公詩 [頁494]
***鎮壇幸公詩 [頁494]
**靈祖大帝詩 [頁494-495]
***靈祖大帝詩 [頁494-495]
**警世諭 [頁495-497]
***警世諭 [頁495-497]
**淡財歌 [頁498-499]
***淡財歌 [頁498-499]
**訓富生 [頁499]
***訓富生 [頁499]
**訓某生 [頁499-500]
***訓某生 [頁499-500]
**話 [頁500]
***話 [頁500]
**李仙適之詩 [頁500]
***李仙適之詩 [頁500]
**話 [頁500-501]
***話 [頁500-501]
**睦族論 [頁501-504]
***睦族論 [頁501-504]
**訓立生 [頁504-505]
***訓立生 [頁504-505]
**訓寳生, 藻生, 坤生詩 [頁506]
***訓寳生, 藻生, 坤生詩 [頁506]
**訓王生 [頁506-507]
***訓王生 [頁506-507]
*二十七日 [頁507-518]
**二十七日 [頁507-518]
**雲游張仙詩 [頁507]
***雲游張仙詩 [頁507]
**話 [頁507]
***話 [頁507]
**張仙旦旦詩 [頁508]
***張仙旦旦詩 [頁508]
**崔仙宗之詩 [頁508]
***崔仙宗之詩 [頁508]
**李仙諱璡詩 [頁508]
***李仙諱璡詩 [頁508]
**焦仙諱遂詩 [頁509]
***焦仙諱遂詩 [頁509]
**李仙適之詩 [頁509]
***李仙適之詩 [頁509]
**賀仙知章詩 [頁509]
***賀仙知章詩 [頁509]
**李仙諱青蓮詩 [頁510]
***李仙諱青蓮詩 [頁510]
**蘇仙諱晉詩 [頁510]
***蘇仙諱晉詩 [頁510]
**話 [頁510]
***話 [頁510]
**姜將軍詩 [頁510-511]
***姜將軍詩 [頁510-511]
**話 [頁511]
***話 [頁511]
**諸葛武侯詩 [頁511]
***諸葛武侯詩 [頁511]
**首陽片石銘 [頁511-516]
***首陽片石銘 [頁511-516]
**訓劉生 [頁516]
***訓劉生 [頁516]
**訓某生 [頁517]
***訓某生 [頁517]
**訓某生 [頁517-518]
***訓某生 [頁517-518]
**囘鸞詩 [頁518]
***囘鸞詩 [頁518]
*六月初四日 [頁519-535]
**六月初四日 [頁519-535]
**周將軍詩 [頁519]
***周將軍詩 [頁519]
**鉄拐李仙戒洋烟歌 [頁519-522]
***鉄拐李仙戒洋烟歌 [頁519-522]
**話 [頁522]
***話 [頁522]
**謹言文 [頁523-526]
***謹言文 [頁523-526]
**訓芹生 [頁526]
***訓芹生 [頁526]
**訓元生 [頁526-528]
***訓元生 [頁526-528]
**訓藻生 [頁528]
***訓藻生 [頁528]
**訓某生 (缺) [頁528-529]
***訓某生 (缺) [頁528-529]
**訓錦生瑚生邦生 [頁531-532]
***訓錦生瑚生邦生 [頁531-532]
**訓遠生 [頁532-534]
***訓遠生 [頁532-534]
**訓珌生 [頁534-535]
***訓珌生 [頁534-535]
volume 18 卷三-卷四
volume 18 卷三-卷四
卷三
*卷三
*桓侯大帝序 [頁3-6]
**桓侯大帝序 [頁3-6]
*桓侯命序 [頁7-9]
**桓侯命序 [頁7-9]
*桓侯大帝命序 [頁11-14]
**桓侯大帝命序 [頁11-14]
*六月十六日 [頁15-21]
**六月十六日 [頁15-21]
**隨壇明公詩 [頁15]
***隨壇明公詩 [頁15]
**鎮壇幸公詩 [頁15]
***鎮壇幸公詩 [頁15]
**話 [頁15]
***話 [頁15]
**高天君詩 [頁15-16]
***高天君詩 [頁15-16]
**戒不安本分文 [頁16-18]
***戒不安本分文 [頁16-18]
**訓庸生, 逵生 [頁18-19]
***訓庸生, 逵生 [頁18-19]
**訓琛生 [頁19-20]
***訓琛生 [頁19-20]
**訓悟發 [頁20-21]
***訓悟發 [頁20-21]
*十六日 [頁21-26]
**十六日 [頁21-26]
**隨壇明公詩 [頁21-22]
***隨壇明公詩 [頁21-22]
**話 [頁22]
***話 [頁22]
**鐘離大仙詩 [頁22-23]
***鐘離大仙詩 [頁22-23]
**訓珂生 [頁23-24]
***訓珂生 [頁23-24]
**訓潤生 [頁24-25]
***訓潤生 [頁24-25]
**訓儀生 [頁25]
***訓儀生 [頁25]
**訓李生 [頁25-26]
***訓李生 [頁25-26]
**話 [頁26]
***話 [頁26]
*七月初三日 [頁26-21]
**七月初三日 [頁26-21]
**功曹使者鄧公詩 [頁26]
***功曹使者鄧公詩 [頁26]





Revision as of 08:33, 21 June 2024


救生船

Jiu sheng chuan
救生船 - W66.jpeg
別名 Other Titles:
有關人物 Associated Persons:

出版地區 Place(s) of Publication: 金城

版式 Format: 木刻版

出版者 Publisher(s):

出版年 Publication Date: 1893

載於 Located In: Ming Qing yilai shanshu congbian - W Volume 17, pp. 81-535

Cite as 引用為: "CRTA 救生船 - W67"



別名 Other Titles

出版地區 Place(s) of Publication

Cover page: 光緒癸巳 (1893) 孟冬重刊金城.

出版年 Publication Date(s)

Cover page: 光緒癸巳 (1893) 孟冬重刊金城.

有關人物 Associated Person(s)

內容 Contents

Volume 17 卷一-卷二

  • 卷一
    • 序 [頁82-88]
    • 刊印人名單 [頁89]
    • 文昌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0-96]
    • 孚佑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8-100]
    • 文昌帝君 [頁102]
    • 朱文公鸞讚 [頁103]
    • 關聖帝君圖 [頁104]
    • 楊忠愍公鸞讚 [頁105]
    • 張桓侯圖 [頁106]
    • 楊忠愍公鸞讚 [頁105]
    • 孚佑帝君圖 [頁108]
    • 朱文公鸞讚 [頁109]
    • 文昌帝君序 [頁110-113]
    • 文帝命序 [頁114-116]
    • 文帝命序 [頁118-120]
    • 文帝命序 [頁122-124]
    • 目錄 [頁126-133]
    • 聖帝定宣講儀式 [頁134-143]
      • 武聖帝君宣講壇規十條 [頁134-135]
      • 世祖章皇帝聖諭六訓 [頁136]
      • 聖祖仁皇帝聖諭十六訓 [頁137-138]
      • 武聖帝君十二戒規 [頁138-139]
      • 文昌帝君蕉窗十則 [頁139-140]
      • 孚佑帝君家規十則 [頁140]
      • 竈君夫子訓男子六戒 [頁140-141]
      • 竈君夫子訓女子六戒 [頁141]
      • 竈君夫子新諭十條 [頁142]
    • 類敘十二條 [頁144-149]
    • 序 [頁150-151]
    • 即夜 [頁151-163]
      • 斗口星君詩 [頁151-152]
      • 話 [頁152-153]
      • 諭 [頁153-156]
      • 訓 [頁156]
      • 訓悟囘 [頁156-157]
      • 訓海生 [頁157-158]
      • 訓榮生 [頁158]
      • 雲房道人詩 [頁159]
      • 話 [頁159-160]
      • 指路五言古 [頁160-161]
      • 訓開善 [頁161-162]
      • 訓全善 [頁162-163]
    • 隨刻 [頁163-176]
      • 藍仙采和詩 [頁163-164]
      • 話 [頁164]
      • 昭通師弟辨 [頁164-173]
      • 訓常生 [頁173-174]
      • 訓崐生 [頁174-175]
      • 訓輔生 [頁175]
      • 囘鸞詩 [頁175-176]
      • 話 [頁176]
    • 辛酉年正月初六日 [頁176-186]
      • 鎮壇幸公諱玉成詩 [頁176]
      • 話 [頁176-177]
      • 關少帝諱興詩 [頁177]
      • 張少帝諱苞詩 [頁177]
    • 話 [頁178]
      • 桓侯大帝詩 [頁178]
      • 醒世文 [頁178-180]
      • 訓修生,新生 [頁180-181]
      • 訓權生 [頁181]
      • 訓某生 [頁181]
      • 訓悟謙 [頁181-182]
      • 話 [頁182]
      • 韓仙詩 [頁182]
      • 從仙行 [頁182-183]
      • 訓 [頁183-184]
      • 訓會生 [頁184]
      • 訓瑜生 [頁184]
      • 訓悟向 [頁184-185]
      • 訓瓊生 [頁185-186]
      • 話 [頁186]
    • 初七日 [頁186-202]
      • 四天君詩 [頁186]
      • 話 [頁186-187]
      • 柳仙真人詩 [頁187]
      • 海蟾仙詩 [頁187]
      • 話 [頁187]
      • 孚佑帝君詩 [頁187-188]
      • 擬東方朔蟠桃會賦並序 [頁188-196]
      • 某生稟曰 [頁196]
      • 柳真人判曰 [頁196-197]
      • 訓黎生 [頁197-198]
      • 訓才生 [頁198]
      • 訓振悟 [頁198]
      • 訓遷善 [頁198-199]
      • 訓?生 [頁199]
      • 訓善生 [頁199-200]
      • 訓陽生 [頁200]
      • 諭 [頁200-201]
      • 囘鸞詩 [頁201-202]
    • 初八日 [頁202-213]
      • 雲游張仙諱三丰詩 [頁202]
      • 詞 [頁202-203]
      • 果老張仙詩 [頁203-204]
      • 歌 [頁204-206]
      • 訓信生 [頁206-207]
      • 訓政生 [頁207]
      • 訓某生父子 [頁208]
      • 訓悟理 [頁208]
      • 訓悟教 [頁208-209]
      • 訓庚生 [頁209]
      • 八天君詩 [頁209-210]
      • 奎星夫子詩 [頁210]
      • 桂苑彭公諱定求詩 [頁210]
      • 文帝詩 [頁210-211]
      • 訓悟篤 [頁211-212]
      • 訓瓚生 [頁212]
      • 訓英生 [頁213]
      • 訓某生詩 [頁213]
    • 初九日 [頁213-245]
    • 周將軍詩 [頁214]
      • 廖將軍詩 [頁214]
      • 王將軍詩 [頁214]
      • 關將軍詩 [頁214]
      • 話 [頁214-215]
      • 武聖帝君詩 [頁215]
      • 話 [頁215-217]
      • 勸孝十八條 [頁217-242]
      • 訓悟純 [頁242]
      • 訓悟振 [頁242-243]
      • 訓春生 [頁243]
      • 訓璋生 [頁243-244]
      • 訓悟化 [頁244-245]
    • 隨刻 [頁245]
      • 隨壇明公諱德政詩 [頁245]
      • 話 [頁245]
    • 二月初六日 [頁246-252]
      • 隨壇詩 [頁246]
      • 話 [頁246]
      • 鉄拐李仙詩 [頁246]
      • 常棣吟 [頁246-249]
      • 訓達生 [頁249]
      • 訓遵善 [頁249-250]
      • 訓劉生 [頁250]
      • 訓善勸 [頁250-251]
      • 訓嶽生 [頁251]
      • 訓輝生 [頁251]
      • 訓悟大 [頁251-252]
    • 初十日 [頁252-260]
      • 鎮壇辛公詩 [頁252]
      • 海蟾大仙詩 [頁252-253]
      • 喚醒諸生語 [頁253-256]
      • 柳真人詩 [頁256]
      • 賞春詞 [頁256-257]
      • 訓渠生 [頁257]
      • 訓李生 [頁257-258]
      • 訓揚善良善 [頁258]
      • 訓某生 [頁258-259]
      • 訓濱生 [頁259]
      • 訓志生 [頁259-260]
      • 訓厚生 [頁260]
    • 二月十六日 [頁260-270]
      • 鎮壇神詩 [頁260]
      • 話 [頁260]
      • 李仙密詩 [頁260-261]
      • 話 [頁261]
      • 懷祖恩詩 [頁261-267]
      • 訓績生 [頁268]
      • 訓悟勞 [頁268-269]
      • 訓發生 [頁269]
      • 訓某生 [頁269]
      • 訓清生 [頁269-270]
    • 二十二日 [頁270-278]
      • 隨壇明公詩 [頁270]
      • 話 [頁270]
      • 崔仙諱州平詩 [頁270-271]
      • 男女居室略 [頁271-274]
      • 訓善諫子 [頁274]
      • 訓懼非子 [頁274-275]
      • 訓玉蟾子 [頁275]
      • 古風 [頁275-276]
      • 傳 [頁276-278]
      • 贊梅氏古風 [頁278]
    • 二十七日 [頁279-289]
      • 隨壇明公詩 [頁279]
      • 柳仙詩 [頁279]
      • 劉仙詩 [頁279]
      • 話 [頁279-280]
      • 八仙詩 [頁280]
      • 衆仙話 [頁280]
      • 戒酒賦 [頁280-286]
      • 訓用生, 仲生 [頁286]
      • 訓瓊生 [頁287]
      • 訓悟化 [頁287]
      • 訓林生 [頁288]
      • 訓毓生 [頁288]
      • 囘鸞詩 [頁288-289]
    • 三月初四日 [頁289-294]
      • 隨壇明公詩 [頁289]
      • 話 [頁289-290]
      • 孚佑帝君詩 [頁290]
      • 四時汎舟詞十首 [頁290-293]
      • 訓某生 [頁293-294]
    • 初六日 [頁294-300]
      • 張少帝詩 [頁294]
      • 話 [頁294-295]
      • 崔仙諱宗之古詩 [頁295]
      • 少年守身文 [頁295-298]
      • 訓憲生 [頁298-299]
      • 訓某生 [頁299]
      • 訓浦生 [頁299-300]
    • 初八日 [頁300-313]
      • 土祗劉公詩 [頁300]
      • 話 [頁300]
      • 逍遙大仙歌 [頁300-301]
      • 某生默稟 [頁301-302]
      • 詩 [頁302]
      • 訓微生 [頁302]
      • 訓舉生 [頁302-303]
      • 訓某生 [頁303]
      • 話 [頁303]
      • 周將軍詩 [頁304]
      • 海蟾仙詩 [頁304]
      • 詞 [頁304]
      • 詞 [頁304-305]
      • 存心文 [頁305-312]
      • 勉冰清子 [頁312-313]
      • 訓本善 [頁313]
      • 訓錫生 [頁313]
      • 督善善兄 [頁313]
  • 卷二
    • 武聖帝君序 [頁317-321]
    • 武帝命序 [頁323-326]
    • 武聖帝君命序 [頁327-334]
    • 武帝命序 [頁335-338]
    • 辛酉年三月初十日 [頁339-340]
      • 王將軍詩 [頁339]
      • 白雲先祖詩 [頁339]
      • 話 [頁340]
    • 隨刻 [頁340-345]
      • 李仙諱青蓮詩 [頁340-341]
      • 漁父說 [頁341-343]
      • 訓紳生 [頁343]
      • 訓洪生 [頁343-344]
      • 訓承善 [頁344]
      • 訓度生 [頁344]
      • 訓善思 [頁345]
    • 十二日 [頁340-350]
      • 隨壇詩 [頁345]
      • 話 [頁345]
      • 快樂大仙詩 [頁345-346]
      • 訴苦鳥 [頁346-348]
      • 訓郭生 [頁348-349]
      • 訓某生 [頁349-350]
      • 訓榮生 [頁350]
    • 十四日 [頁351-357]
      • 隨壇詩 [頁351]
      • 一清道人詩 [頁351]
      • 話 [頁351-352]
      • 忠賦 [頁352-356]
      • 訓蒲生 [頁356-357]
      • 訓羅生 [頁357]
    • 十六日 [頁358-366]
      • 鎮壇幸公話 [頁358]
      • 詩 [頁358]
      • 關少帝詩 [頁358]
      • 話 [頁358]
      • 藍仙詩 [頁359]
      • 鐘仙詩 [頁359]
      • 張仙詩 [頁359]
      • 何仙詩 [頁360]
      • 韓仙詩 [頁360]
      • 李仙詩 [頁361]
      • 曹仙詩 [頁361]
      • 話 [頁361-362]
      • 戒貪文 [頁362-364]
      • 訓某生 [頁364]
      • 訓祿生 [頁364]
      • 訓齡生 [頁364-365]
      • 訓德生 [頁365-366]
    • 十八日 [頁366-371]
      • 鎮壇詩 [頁366]
      • 周將軍詩 [頁366-367]
      • 全交文 [頁367-370]
      • 訓常生 [頁370-371]
      • 訓愷生 [頁371]
    • 二十日 [頁371-378]
      • 王將軍詩 [頁371]
      • 柳真人詩 [頁372]
      • 鐵板道人詞 [頁372-373]
      • 話 [頁373]
      • 八仙詩 [頁373-374]
      • 呂祖話 [頁374-376]
      • 訓向生 [頁377-378]
      • 訓貴生 [頁378]
    • 二十四日 [頁378-383]
      • 隨壇明公詩 [頁378-379]
      • 宏教真君詩 [頁379]
      • 話 [頁379]
      • 曹大仙詩 [頁379-380]
      • 醒世古 [頁380-381]
      • 訓琇琚瑾生等 [頁381-382]
      • 訓宗生, 梁生, 虞生 [頁382]
      • 訓僧隆現 [頁382-383]
      • 訓蔣美生 [頁383]
    • 移時 [頁384-392]
      • 趙將軍詩 [頁384]
      • 話 [頁384-385]
      • 鬼谷仙詩 [頁386]
      • 話 [頁386-387]
      • 答張儀 [頁387-391]
      • 訓玫生 [頁391-392]
      • 訓薛生 [頁392]
    • 二十六日 [頁393-401]
      • 當方土祗秦公懷璧詩 [頁393]
      • 話 [頁393]
      • 四將軍詩 [頁393-394]
      • 話 [頁394]
      • 武帝詩 [頁394]
      • 話 [頁394]
      • 海蟾仙詩 [頁395]
      • 話 [頁395]
      • 明禮論 [頁395-400]
      • 訓某生 [頁400]
      • 訓幹生 [頁401]
    • 二十八日 [頁401-403]
      • 楊仙諱一詩 [頁401]
      • 詞 [頁402-403]
      • 話 [頁403]
    • 四月初八日 [頁403-414]
      • 鐘離大仙詩 [頁403-404]
      • 又律 [頁404]
      • 盛氏孽鏡記 [頁404-410]
      • 訓僧常覺 [頁410-411]
      • 訓煥生 [頁411-412]
      • 訓繼生 [頁412]
      • 訓文生 [頁412-413]
      • 訓海生 [頁413-414]
    • 十二日 [頁414-420]
      • 紫虛真人歌 [頁414-415]
    • 笑癡人詞 [頁415-417]
      • 訓璸生, 孝生 [頁417-420]
      • 訓潘悟篤 [頁420]
    • 二十四日 [頁420-430]
      • 韓仙詞 [頁420-421]
      • 又詩 [頁421]
      • 勸義文 [頁421-424]
      • 訓茂生 [頁425]
      • 訓劉生 [頁425-426]
      • 訓富生 [頁426-428]
      • 訓輔生 [頁428]
      • 訓黎生, 楊生 [頁428-429]
      • 訓聲生 [頁429-430]
      • 訓某生 [頁430]
    • 五月初七日 [頁431-443]
      • 玉靈真人詩 [頁431]
      • 話 [頁431]
      • 戒艷妝詩四十二首 [頁431-441]
      • 話 [頁441]
      • 訓成生 [頁441-442]
      • 訓悟本詩 [頁443]
      • 訓諸生 [頁443]
    • 五月初十日 [頁444-451]
      • 隨壇詩 [頁444]
      • 覺世文 [頁444-448]
      • 訓蕭生 [頁448]
      • 訓某生 [頁448-449]
      • 訓才生 [頁450-451]
    • 十二日 [頁451-453]
      • 安化縣城隍鄭公詩 [頁451]
      • 訓子孫行 [頁451-453]
    • 十六日 [頁453-461]
      • 雲游仙翁詩 [頁453-454]
      • 話 [頁454]
      • 宏教真君詩 [頁454]
      • 海蟾仙詩 [頁454-455]
      • 鐘離大仙詩 [頁455]
      • 釋疑榜文 [頁455-459]
      • 訓正生 [頁459-461]
      • 訓某生 [頁461]
    • 即刻 [頁461-464]
      • 濟顛禪師古 [頁461-462]
      • 訓通法僧 [頁462]
      • 訓善講 [頁463-464]
    • 十八日 [頁464-482]
      • 宣化仙姑詩 [頁464]
      • 話 [頁464]
      • 觀音大士詩 [頁464-465]
      • 訓女說 [頁465-469]
      • 訓胡氏 [頁469-470]
      • 訓某氏 [頁470-471]
      • 訓某氏 [頁471]
      • 訓彭氏 [頁472]
      • 周將軍詩 [頁472]
      • 關將軍詩 [頁472]
      • 張將軍詩 [頁472]
      • 廖將軍詩 [頁473]
      • 四將軍詩 [頁473]
      • 話 [頁473]
    • 武聖帝君詩 [頁473-474]
      • 悲世詞 [頁474-478]
      • 話 [頁479]
      • 訓悟囘 [頁479]
      • 訓志善悟勇善誘悟大援善導善 [頁480]
      • 訓恆善善勇善 [頁481]
      • 訓樂善 [頁481]
      • 話 [頁481-482]
    • 十九日 [頁482-494]
      • 長春真人詩 [頁482]
      • 碧落侍郎沈公詩 [頁483]
      • 柳真人詩 [頁483]
      • 海蟾仙詩 [頁484]
      • 話 [頁484]
      • 孚佑帝君詩 [頁484]
      • 話 [頁484-485]
      • 邯鄲夢游解 [頁485-491]
      • 訓茂生 [頁491]
      • 訓芳生 [頁491-492]
      • 訓善化 [頁492-493]
      • 訓林生 [頁493-494]
    • 二十一日 [頁494-507]
      • 鎮壇幸公詩 [頁494]
      • 靈祖大帝詩 [頁494-495]
      • 警世諭 [頁495-497]
      • 淡財歌 [頁498-499]
      • 訓富生 [頁499]
      • 訓某生 [頁499-500]
      • 話 [頁500]
      • 李仙適之詩 [頁500]
      • 話 [頁500-501]
      • 睦族論 [頁501-504]
      • 訓立生 [頁504-505]
      • 訓寳生, 藻生, 坤生詩 [頁506]
      • 訓王生 [頁506-507]
    • 二十七日 [頁507-518]
      • 雲游張仙詩 [頁507]
      • 話 [頁507]
      • 張仙旦旦詩 [頁508]
      • 崔仙宗之詩 [頁508]
      • 李仙諱璡詩 [頁508]
      • 焦仙諱遂詩 [頁509]
      • 李仙適之詩 [頁509]
      • 賀仙知章詩 [頁509]
      • 李仙諱青蓮詩 [頁510]
      • 蘇仙諱晉詩 [頁510]
      • 話 [頁510]
      • 姜將軍詩 [頁510-511]
      • 話 [頁511]
      • 諸葛武侯詩 [頁511]
      • 首陽片石銘 [頁511-516]
      • 訓劉生 [頁516]
      • 訓某生 [頁517]
      • 訓某生 [頁517-518]
      • 囘鸞詩 [頁518]
    • 六月初四日 [頁519-535]
      • 周將軍詩 [頁519]
      • 鉄拐李仙戒洋烟歌 [頁519-522]
      • 話 [頁522]
      • 謹言文 [頁523-526]
      • 訓芹生 [頁526]
      • 訓元生 [頁526-528]
      • 訓藻生 [頁528]
      • 訓某生 (缺) [頁528-529]
      • 訓錦生瑚生邦生 [頁531-532]
      • 訓遠生 [頁532-534]
      • 訓珌生 [頁534-535]

volume 18 卷三-卷四

  • 卷三
    • 桓侯大帝序 [頁3-6]
    • 桓侯命序 [頁7-9]
    • 桓侯大帝命序 [頁11-14]
    • 六月十六日 [頁15-21]
      • 隨壇明公詩 [頁15]
      • 鎮壇幸公詩 [頁15]
      • 話 [頁15]
      • 高天君詩 [頁15-16]
      • 戒不安本分文 [頁16-18]
      • 訓庸生, 逵生 [頁18-19]
      • 訓琛生 [頁19-20]
      • 訓悟發 [頁20-21]
    • 十六日 [頁21-26]
      • 隨壇明公詩 [頁21-22]
      • 話 [頁22]
      • 鐘離大仙詩 [頁22-23]
      • 訓珂生 [頁23-24]
      • 訓潤生 [頁24-25]
      • 訓儀生 [頁25]
      • 訓李生 [頁25-26]
      • 話 [頁26]
    • 七月初三日 [頁26-21]
      • 功曹使者鄧公詩 [頁26]

序跋等 Prefaces and Postfaces

volume 17

  • 序 [頁82-88]
    • 光緒十九年 (1893) 五月十八降於警覺壇
  • 文昌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0-96]
    • 甲申七月十八日降於新化開化壇
    • 孚佑帝君重刊救生船序 [頁98-100]
    • 光緒甲申年 (1884) 九月降於新化開化壇
  • 文昌帝君序 [頁110-113]
  • 文帝命序 [頁114-116]
    • 同治二年癸亥嵗 (1863) 之午月
    • 握瑜子遵命謹序
  • 文帝命序 [頁118-120]
    • 同治二年癸亥 (1863) 蒲月
    • 超然子謹序
  • 文帝命序 [頁122-124]
    • 同治二年癸亥 (1863) 蒲月
    • 空靈子謹序
  • 序 [頁150-151]
  • 武聖帝君序 [頁317-321]
    • 咸豐辛酉年 (1861) 暮春月廿六日降於小盤谷
  • 武帝命序 [頁323-326]
    • 同治二年 (1863) 蕤賓月
    • 弟子涵養子奉命謹序
  • 武聖帝君命序 [頁327-334]
    • 同治二年 (1863) 蕤賓月
    • 弟子囘善奉命謹序
  • 武帝命序 [頁335-338]
    • 同治二年 (1863)五月五日
    • 篤信子奉命謹序

volume 18

  • 桓侯大帝序 [頁3-6]
    • 同治壬戌年 (1862) 春正月八日降於開江樂安所
  • 桓侯命序 [頁7-9]
    • 同治癸亥嵗 (1863) 蒲月
    • 靄若子遵命敬序
  • 桓侯大帝命序 [頁11-14]
    • 同治癸亥嵗 (1863) 蒲月
    • 浩然子奉命敬序

註疏 Commentary

參考文獻 Bibliography

電子全文 Digital Fulltext

有關書刊 See Also and Parallel Texts

功德榜 Contributors

User:YangYang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