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 - NAJ14: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From Chinese Religious Text Authority
(Created page with "{{Item_infobox |title=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 |pinyin_title=Yuan shi shuo xian tian dao de jing zhu jie |image=center|200px|thumb |title_list= |publication_places=湖北武漢 |format=木刻版 |creator_list=息齋道人 |date=1576 |publishers= |located_in=National Archives of Japan - NAJ }} __TOC__ __NOEDITSECTION__ {{Item_data |other_titles= |publication_places=[by紀尚坤]: 湖北武漢. |pub...")
 
No edit summary
Line 17: Line 17:
|other_titles=
|other_titles=
|publication_places=[by紀尚坤]: 湖北武漢.
|publication_places=[by紀尚坤]: 湖北武漢.
|publication_dates=[by紀尚坤]: 萬曆四年 (1576).
|publication_dates=[by紀尚坤]: 明萬曆四年(1576) 黃世後刻本.
|creator_info=[by紀尚坤]: 各卷前題"息齋道人解". 息齋道人即李嘉謀.
|creator_info=[by紀尚坤]: 各卷前題"息齋道人解". 息齋道人即李嘉謀.
|content_list=
|content_list=
*卷之一[頁2-14]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序
*卷之二[頁14-26]
*妙篇一千言章
*卷之三[頁26-39]
*元篇一千言章
*卷之四[頁39-52]
*神篇一千言章
*真篇一千言章
*道篇一千言章
 


|prefaces_and_postfaces=  
|prefaces_and_postfaces=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序
**萬曆乙亥 (1575) 仲春望日
**勺谿山人李栻識
|commentary=
|commentary=
[by紀尚坤]:  
[by紀尚坤]:  
*''道德真經義解'' 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道經", 包含第一至三十七章, 下部為"德經", 包含第三十八至八十一章. 這種劃分與 ''老子'' 通行本的標準結構劃分相吻合. 每章以句首詞句作為章節標題, 如 "道可道章第一", "天下皆知章第二", "不尚賢章第三"等, 這與''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 ''宋徽宗禦解道德真經'' 的分章標題形式相一致.李嘉謀注重以儒家經典思想解注 ''道德經'', 其中 ''孟子'' 引用了七次, ''論語'', ''中庸'', ''易經'' 各引用三次, 具有明顯的援儒入老特徵. 例如在解第十三章何為 "寵辱若驚" 時引用 ''中庸'' 中 "君子素其位而行, 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 行乎富貴, 素貧賤, 行乎貧賤. 是以君子無入而不自得" 一句與之相參, 借 ''中庸'' 倫常來解釋人應要各安其位, 對待得失時也要秉持道義的觀點; 解釋 "貴大患若身" 時, 又引''孟子· 告子下'' 中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常亡" 一句,將道家重身, 重天下及 "身國同治" 的思想進行突顯.李嘉謀在注解 ''道德經'' 時還有意突出以 "人" 弘 "道" 的思想特色,突出 "人" 的主體作用. 他認為 "人" 是 "道" 的代言與呈現, 常將道的精神引向 "聖人" 的言行, 以此來說明人應尊道而行的重要意義. 李嘉謀在''道德真經義解''的全篇都十分強調 "人" 即是 "道" 的載體, 因此李嘉謀為人能弘道提供了具體原理. 除此之外, 李嘉謀在注釋時較為重視運用 "辨明析理" 的方式進行闡釋, 譯注方式受王弼解經方式影響較大.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 與老子 ''道德經'' 實為二書. '''', '''', '''', '''', '''' 五篇, 每篇各有九章, 每篇一千個字, 全經五千字. 仿老子 ''道德經'' 五千字之數作成. 李嘉謀逐章注解, 順文衍義.
著經者借助老子的名義, 旨在提升此經的地位, 使其與 ''道德經'' 齊名. 然而, 由於每章字數需嚴格控制, 行文中有增減, 導致內容較為晦澀. 全經解釋了“妙”, “元”, “神”, “真”, “道”五個概念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並以此闡述了“妙徼”, “有無”, “動靜”, “陰陽”, “五行”, “八卦”, “九宮”, “道德”, “自然”, “無為” 等道的運行方式, 以及修身養生的基本原則.  
*五篇經文描述了道生化萬物的五個階段: 第一 “妙” 篇描述了宇宙最初虛無的狀態. 虛無之中含攝萬有, 萬有經過 “真妙, 真元, 真神, 真真, 真道” 等先天過程產生了 “德”, “德” 是萬物有形的開始. 第二 “元” 篇論述了無中如何生有的微妙過程. “妙” 隱而 “元” 顯, “元” 以 “胎光” 的作為方式蘊含著 “神”, 並促使 “神” 轉化為 “真” . 第三 “神” 篇描述了 “神” 以 “太一”, 即 “元” 之初的形式所具有的能動性和多樣性狀態. “神” 可轉化為有, 也可由 “神” 複歸於 “妙”; 第四 “妙” 篇談及了 “有” 如何從 “多” 複歸於 “一” 的可以能, 即通過達到 “真” 的境界, 使 “妙”, “元”, “神” 融合為一, 達到虛靜的狀態. 第五 “道” 篇講述了 “真” 散而為 “道”, “道” 合而為 “真” 的互生關係. “道” 動而生出有形萬物, 萬物各自稟 “德” 而成, “德” 由 “道” 而生, 而 “元德” 是與 “道” 相合的境界, 而也由有形之物複反先天之道的關建環節. 李嘉謀在注釋時, 將這一過程與 “陰陽”, “五行”, “八卦” 等概念結合, 構建了一個動態變化的宇宙系統.
*李嘉謀在注釋時引用儒, 釋, 道三教經典加以解析, 說明, 將這一過程與“陰陽”, “五行”, “八卦” 等概念結合, 構建了完整統一的宇宙生化系統. 他將道教道化萬物的世界觀與儒家倫理教化的價值觀以及佛教緣起性空的認識論相融合, 盡顯宋代三教融合的注經特點.
 




Line 35: Line 44:
|bibliography=  
|bibliography=  
[by紀尚坤]
[by紀尚坤]
*''正統道藏'' 洞神部玉訣類. 明正統十年內府刊本, 中華民國十二年十月上海涵芬樓影印本. 第429~430冊.
*''正統道藏'' 洞神部玉訣類. 明正統十年 (1445) 內府刊本.
*''道藏舉要''第一類。
*(明) 李栻輯: ''道宗六書'' 第二冊, 明萬曆4年 (1576), 黃世後刻本;
*張繼禹主編: ''中華道藏'' 第八冊,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14年版第113-159頁.
*(唐) 呂輯覺源等編:''道藏輯要'' 第一冊, 清嘉慶十年 (1805) 刻本;
*()息齋道人撰: ''道德真經義解: 四卷'', 民國十二至十五年 [1923-1926] 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現藏於河南大學圖書館.
*() 彭定求輯 (清) 閻永和增:''重刊道藏輯要'' 第一冊,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成都二仙庵刻本;
*()息齋道人撰:''道德真經義解: 四卷'',民國 [1912-1949] 上海涵芬樓 影印本, 武漢大學圖書館.
*文物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上海書店合刊:''正統道藏'' 第一冊, 1988年影印本;
*() 張宇初編 鄭桐校:''<道藏>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合刊'' 第一冊, 九州出版社, 2015年影印本;
*陸錦川主編:''中華養生修真證道弘典'' 第一冊, 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年版.
 
*館藏資訊:
*館藏資訊:
**(1)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 現存 ''道德真經義解'' 一冊四卷, 收於 ''道宗六書'' 內.
**中國國家圖書館: 明正統十年 (1445) 內府刻本 ''正統道藏'' 本;
**(2)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 現存 ''道德真經義解'' 一冊四卷, 收於''道宗六書''內.
**北京白雲觀: 明正統十年 (1445)內府刻本 ''正統道藏'' 本;
**(3)南京圖書館 現存 ''道德真經義解'' 一冊四卷,收於 ''道宗六書'' 內.
**四川大學圖書館: 明正統十年 (1445) 內府刻本 ''正統道藏'' 本;
**(4)湖北省圖書館 現存 ''道德真經義解'' 一冊四卷, 收於 ''道宗六書''內.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明萬曆四年(1576), 黃世後刊刻 ''道宗六書'' 本;
**(5)深圳博物館 現存 ''道德真經義解'' 一冊四卷, 收於 ''道宗六書'' 內.
**美國國會圖書館: 明萬曆四年1576年, 黃世後刊刻 ''道宗六書'' 本;
**(6)美國國會圖書館 現存 ''道德真經義解'' 一冊四卷, 收於 ''道宗六書'' .
**日本國立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 明萬曆四年(1576),黃世後刊刻 ''道宗六書'' .
 


|fulltext=
|fulltext=

Revision as of 14:15, 29 September 2024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

Yuan shi shuo xian tian dao de jing zhu jie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 - NAJ14.png
別名 Other Titles:
有關人物 Associated Persons: 息齋道人

出版地區 Place(s) of Publication: 湖北武漢

版式 Format: 木刻版

出版者 Publisher(s):

出版年 Publication Date: 1576

載於 Located In: National Archives of Japan - NAJ

Cite as 引用為: "CRTA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 - NAJ14"




別名 Other Titles

出版地區 Place(s) of Publication

[by紀尚坤]: 湖北武漢.

出版年 Publication Date(s)

[by紀尚坤]: 明萬曆四年(1576) 黃世後刻本.

有關人物 Associated Person(s)

[by紀尚坤]: 各卷前題"息齋道人解". 息齋道人即李嘉謀.

內容 Contents

  •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序
  • 妙篇一千言章
  • 元篇一千言章
  • 神篇一千言章
  • 真篇一千言章
  • 道篇一千言章

序跋等 Prefaces and Postfaces

  •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序
    • 萬曆乙亥 (1575) 仲春望日
    • 勺谿山人李栻識

註疏 Commentary

[by紀尚坤]:

  •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 與老子 道德經 實為二書. 分 , , , , 五篇, 每篇各有九章, 每篇一千個字, 全經五千字. 仿老子 道德經 五千字之數作成. 李嘉謀逐章注解, 順文衍義.

著經者借助老子的名義, 旨在提升此經的地位, 使其與 道德經 齊名. 然而, 由於每章字數需嚴格控制, 行文中有增減, 導致內容較為晦澀. 全經解釋了“妙”, “元”, “神”, “真”, “道”五個概念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並以此闡述了“妙徼”, “有無”, “動靜”, “陰陽”, “五行”, “八卦”, “九宮”, “道德”, “自然”, “無為” 等道的運行方式, 以及修身養生的基本原則.

  • 五篇經文描述了道生化萬物的五個階段: 第一 “妙” 篇描述了宇宙最初虛無的狀態. 虛無之中含攝萬有, 萬有經過 “真妙, 真元, 真神, 真真, 真道” 等先天過程產生了 “德”, “德” 是萬物有形的開始. 第二 “元” 篇論述了無中如何生有的微妙過程. “妙” 隱而 “元” 顯, “元” 以 “胎光” 的作為方式蘊含著 “神”, 並促使 “神” 轉化為 “真” . 第三 “神” 篇描述了 “神” 以 “太一”, 即 “元” 之初的形式所具有的能動性和多樣性狀態. “神” 可轉化為有, 也可由 “神” 複歸於 “妙”; 第四 “妙” 篇談及了 “有” 如何從 “多” 複歸於 “一” 的可以能, 即通過達到 “真” 的境界, 使 “妙”, “元”, “神” 融合為一, 達到虛靜的狀態. 第五 “道” 篇講述了 “真” 散而為 “道”, “道” 合而為 “真” 的互生關係. “道” 動而生出有形萬物, 萬物各自稟 “德” 而成, “德” 由 “道” 而生, 而 “元德” 是與 “道” 相合的境界, 而也由有形之物複反先天之道的關建環節. 李嘉謀在注釋時, 將這一過程與 “陰陽”, “五行”, “八卦” 等概念結合, 構建了一個動態變化的宇宙系統.
  • 李嘉謀在注釋時引用儒, 釋, 道三教經典加以解析, 說明, 將這一過程與“陰陽”, “五行”, “八卦” 等概念結合, 構建了完整統一的宇宙生化系統. 他將道教道化萬物的世界觀與儒家倫理教化的價值觀以及佛教緣起性空的認識論相融合, 盡顯宋代三教融合的注經特點.



參考文獻 Bibliography

[by紀尚坤]

  • 正統道藏 洞神部玉訣類. 明正統十年 (1445) 內府刊本.
  • (明) 李栻輯: 道宗六書 第二冊, 明萬曆4年 (1576), 黃世後刻本;
  • (唐) 呂輯覺源等編:道藏輯要 第一冊, 清嘉慶十年 (1805) 刻本;
  • (清) 彭定求輯 (清) 閻永和增:重刊道藏輯要 第一冊,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成都二仙庵刻本;
  • 文物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上海書店合刊:正統道藏 第一冊, 1988年影印本;
  • (明) 張宇初編 鄭桐校:<道藏>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合刊 第一冊, 九州出版社, 2015年影印本;
  • 陸錦川主編:中華養生修真證道弘典 第一冊, 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年版.
  • 館藏資訊:
    • 中國國家圖書館: 明正統十年 (1445) 內府刻本 正統道藏 本;
    • 北京白雲觀: 明正統十年 (1445)內府刻本 正統道藏 本;
    • 四川大學圖書館: 明正統十年 (1445) 內府刻本 正統道藏 本;
    •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明萬曆四年(1576), 黃世後刊刻 道宗六書 本;
    • 美國國會圖書館: 明萬曆四年1576年, 黃世後刊刻 道宗六書 本;
    • 日本國立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 明萬曆四年(1576),黃世後刊刻 道宗六書 本.

電子全文 Digital Fulltext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 in NAJ

有關書刊 See Also and Parallel Texts

功德榜 Contributors

User:YangYangLan